
新年首日暴跌!BDI指數創有史以來最大日跌幅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新年第一天暴跌17.5%,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1月3日,BDI指數下跌265點至1250點,為2022年11月25日來新低,日跌幅17.5%,這是1984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所有船型運價均下跌,好望角型與巴拿馬型船運價合計減少超過6000美元。
其中,波羅的海好望角型散貨船運價指數(BCI)下跌626點至1635點,跌幅27.7%,創下4個多月來最大日跌幅,好望角型船平均日獲利下降5188美元至13561美元。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散貨船運價指數(BPI)下跌97點至1438點,為9月6日以來最低點,日跌幅約6.3%,巴拿馬型船平均日獲利下跌869美元至12944美元;波羅的海超靈便型散貨船運價指數(BSI)下跌94點至968點,為過去兩年多來新低,跌幅8.9%。
投資銀行Jefferies的報告指出,散貨船運價開年走勢疲軟,其實并不令人意外,因為季節性逆風通常會在一年剛開始的數周內出現。
業界人士指出,受中國新冠疫情影響,船舶需求轉弱導致BDI指數開年大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2023年全球經濟將面臨比2022年還要艱難的環境,中國的新冠疫情恐如野火燎原。
回顧過去一年,中國作為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最重要的驅動點,去年以來需求不振,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球的海運貿易規模,導致散貨船運價低迷不振。世界鋼鐵協會預計,2022年全球鋼鐵需求將下降2.3%來到17.97億噸,部分原因為最大消費國中國的需求有限所致。
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年增率將跟全球相同或偏低,這是40年來首次;這意味著中國將拖累全球經濟活動而非成為助力,“過去從未發生過這種事”。
Georgieva認為:“接下來幾個月中國將陷入困境,沖擊中國以及整個區域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是負面的。”
船舶經紀公司BRS研究報告顯示,散貨船領域在2022年下半年面臨嚴重“逆風”,源于各領域的需求急劇下降,未來運費同樣面臨不確定性。
數據顯示,大型好望角散貨船定期租船運費在2022年下降了62%,而巴拿馬型和超大靈便型散貨船的定期租船運費在去年分別下降了46%和49%。
BRS表示,需求是否能夠恢復到過去的水平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散貨船訂單量保持在歷史低位,這給2023年帶來利好。
根據BRS公司的數據,共有410艘散裝船將于2023年交付,包括好望角型、巴拿馬型、超大型和靈便型,到2024年將降至314艘,只有60艘船暫定于2025年交付。
展望2023年,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溫和復蘇,以及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推動全球需求的逐步回暖,支持運價在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開始重現季節性旺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