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宇造船”成歷史?或更名為“韓華造船海洋”
在委身韓國軍工巨頭韓華集團后,韓國三大造船巨頭之一的大宇造船或將正式更名。
據韓國專利廳(KIPO)近日透露,大宇造船已于上月27日申請了名為“HSME”的商標權。對此,韓國造船業界人士表示,考慮到DSME是大宇造船海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英文名稱的縮寫,“HSME”應該是指“韓華造船海洋(Hanwha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
大宇造船相關人士對此解釋說:“公司的新名稱還沒有最終確定。此次申請‘HSME’的商標權,是為了事先確保各種可能的公司名稱的商標權而進行的。” 從大宇造船的角度來看,這是為了防止第三方先申請并占據商標權的惡意搶注商標行為而提前申請商標注冊。
韓國專利廳又稱韓國特許廳,是韓國主管商標注冊的部門。在韓國,注冊商標的審查比注冊公司更加嚴格,因為商標具有全國效力的獨占權。同時,在韓國,公司名稱和商標受保護的范圍不同,公司名稱僅限于申報同一地區內的同一行業,只有在注冊所轄地內具有獨占權,但商標在韓國全國范圍內、在所有類似行業都具有獨占權。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品牌,企業必須同時進行公司注冊和商標注冊。
大宇造船最初創立于1973年,在1994年被并入大宇重工。1999年底大宇集團破產解體后,2000年在從大宇重工分割出來的造船業務基礎上,成立了大宇造船,隨后進入債務重組,2001年完成債務重組后由韓國產業銀行接手管理并推進民營化。在此之后,大宇造船已經連續22年處于以韓國產業銀行為首的債權團管理之下,作為控股股東的韓國產業銀行持有大宇造船55.7%的股份。
去年9月26日,大宇造船的最大股東韓國產業銀行(KBD)與韓國軍工企業韓華集團(Hanwha Group)簽訂了包括2萬億韓元有償增資方案在內的有條件投資協議(MOU)。經過詳盡的盡職調查等程序后,12月16日,大宇造船與韓華集團子公司Aerospace等正式簽訂了發行相當于本公司49.3%股份新股的合同。大宇造船將通過第三方分配有償增資方式,以每股19150韓元的價格向韓華集團發行104438643股大宇造船普通股票。根據當天簽訂的合同,韓華集團將購買約2萬億韓元(當時約合14億美元)規模的大宇造船股份,從而成為其最大股東。
不過,盡管此次簽訂了正式的收購合同,但要真正履行合同,尚需得到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KFTC)的批準,并通過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監管機構的企業合并審查,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EU)、日本、中國、新加坡、土耳其、越南、英國等。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此前現代重工集團經過3年的努力,都未能通過歐盟的企業合并審查,導致收購大宇造船最終失敗,不過,韓華集團并沒有同業合并帶來的壟斷憂慮,因此計劃以今年3月完成為目標,向主要國家和地區反壟斷監管機構提出合并申請。韓華集團相關人士表示:“我們計劃在今年3月底之前完成企業合并批準程序。如果企業合并審查順利進行,再經過剩下的繳納收購資金、股東大會批準等物理程序,預計今年上半年內,就可以完成大宇造船的收購工作。”
韓國業界人士稱,此次企業合并審查中,中國、日本、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的態度最為關鍵。雖然韓華集團是制造武器系統的軍工企業,大宇造船也有軍船建造業務,兩家企業的并購預計將取得協同效應,但國外反壟斷監管機構幾乎不可能提出并購最大的絆腳石——壟斷問題。
韓國業界一位人士表示:“收購大宇造船后,無論是韓華集團在全球軍工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還是大宇造船在全球軍船市場的占有率,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這與同業公司現代重工集團收購大宇造船時的企業合并審查情況很大的不同。”以2022年11月底為基準,大宇造船的手持訂單中,包括軍工產業在內的特種船領域為55.5億美元,占全部手持訂單314.2億美元的17.7%。盡管大宇造船自1998年承接孟加拉國護衛艦訂單以來,截至目前共簽訂了15艘軍船出口合同,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該公司的軍工業務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因此,此次通過企業合并審查的可能性極大。
而此前要收購大宇造船的現代重工集團,由于未能解決歐盟提出的企業合并后在全球LNG船市場壟斷問題的要求等條件,經過漫長的等待后,最終合并申請仍遭到代表了歐洲主要船東利益的歐盟否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