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融資領域大佬疑“失聯”?中國船舶租賃行業“黃金時代”落幕?
就在中信金融租賃“摩拳擦掌”準備進軍國際市場之際,其船舶業務負責人突然“失聯”。
據貿易風消息,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船舶業務部負責人郭芳萌在8月31日左右被中紀委帶走調查。雖然截至目前政府或中信金融租賃尚未公布任何關于郭芳萌的官方公告,但自上周以來郭芳萌一直處于手機失聯狀態。
如果消息屬實,郭芳萌是今年第九位接受中紀委調查的船舶金融高管。郭芳萌在去年4月加入中信金融租賃,而在此之前他曾經擔任工銀租賃航運金融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長達八年時間。
隨著郭芳萌的加入,2021年中信金融租賃開始加速拓展航運金融板塊,先后實現首單集裝箱船融資性租賃、首單船舶融資性租賃項目投放與首筆船舶經營性租賃資產交付。今年以來,中信金融租賃又在大船集團陸續下單訂造15艘65000載重噸Ultramax型散貨船。
據了解,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信集團和中信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戰略布局。作為中信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中信金融租賃按照“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深耕于清潔能源、節能環保設施、高端裝備制造、民生事業等主要領域的融資租賃業務。自2021年以來,中信金融租賃深入推進“有限多元化”戰略轉型,在鞏固綠色租賃特色優勢基礎上,從船舶、飛機等傳統租賃業務領域和普惠、醫療等新興業務領域全面開拓,著力打造“一大一小穩中間”的業務組合模式。
今年8月,中信金融租賃剛剛獲批設立項目公司(SPV)資格,這意味著該公司今后可以在境內保稅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境內區域設立項目公司開展飛機、船舶、車輛、集裝箱、工程機械等領域的本外幣融資租賃業務,為公司經營模式轉型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標志著公司專業化、國際化發展邁出重要步伐。
在獲批設立項目公司之后,據稱中信租賃正在代表一家外國船東準備訂造散貨船,這將是中信金融租賃在國際船舶融資領域的首次亮相。中信金融租賃希望以獲批設立項目公司資格為契機,乘勢而上,圍繞船舶、飛機和車輛等租賃物風險緩釋和資產運營管理做好文章,加快推動公司經營模式由以融資為主的類信貸業務向以融物為主的真租賃業務轉變。
來自中國主要國有船舶租賃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認為,郭芳萌被帶走調查不會影響中信金融租賃的業務,但融資租賃行業在利用第三方安排人選擇客戶方面已變得謹慎得多。
一家匿名亞洲船東表示,針對中國融資租賃公司的行動將影響整個航運業,但規模有限;短期而言,中國船舶租賃公司將放慢放貸速度,更嚴格地遵守規定并審查客戶的信用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公司會停止船舶融資活動。
不過,有船舶經紀人指出,由于拘留的負面影響,中國船舶租賃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過去10年余來,中國船舶融資活動一直在增長,填補歐洲銀行自2008年起大幅縮減航運資產規模所留下的空缺。如今,中國租賃公司每年為船舶融資提供約700億至800億美元,相當于歐洲和北美五大航運銀行投資組合的總和。
根據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共計84家中國租賃公司正在開展船舶租賃業務。銀行系租賃公司仍占據船舶租賃市場主導地位,中國前十大船舶租賃公司船隊及手持訂單規模達到2077艘合計1.2億總噸。船舶融資租賃已經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的第二大船舶融資渠道,中國租賃在全球航運市場也成為關注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