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輪運費破10萬美元一天!中國或成油市平衡關鍵
2022-11-24 08:53:25
來源:金十新媒體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賣家已被迫不斷讓利,而需求卻依舊低迷......
圍繞俄羅斯原油價格上限和需求前景疲軟的不確定性已經沖擊了現貨石油市場,而運輸成本飆升預計將成為新的逆風因素。
周一,基準原油運輸的航線收益突破了每天10萬美元,這是自2020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時新冠疫情導致用于儲存貨物的油輪激增,F在,由于對俄羅斯原油的制裁迫使船只走更長的航線,導致可用船只資源枯竭,石油公司和貿易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格來運輸貨物,進而推升了原油成本。
石油運輸成本正在影響原油現貨市場
數據和分析公司Kpler的首席原油分析師Viktor Katona表示,運輸成本升高將進一步抑制一些亞洲國家的原油采購量。此外,Katona表示,買家對俄羅斯油價上限的影響感到“不安”。
從12月5日起,石油貿易商要想獲得七國集團企業提供的船舶和服務(包括保險),就得受到“俄油限價令”的限制。目前實際上限水平尚未確定,因此買家很難規劃他們對俄羅斯原油的采購量。
船東賺取的高運費也反映在高企的每桶運輸成本上。波羅的海交易所遠期運費數據顯示,目前,業內最長距離的主流航線之一——美國海灣至中國的航線運費成本約為6.60美元/桶。這幾乎是2月份的三倍。庫存堆積
幾種地中海原油的交易價格(與北海即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存在差異)較一個月前至少下跌了1.50美元/桶,而20多批西非原油貨物在多次下調報價后仍難以找到買家。
Energy Aspects Ltd.分析師基特·海恩斯(Kit Haines)表示,歐洲大陸煉油廠的罷工活動導致該地區的原油貨物堆積,這“正在壓低即期價格,因為歐洲各國正在競相從更遠的地方采購原油以替代烏拉爾原油”。他說:
“這意味著煉油廠一旦出現計劃外的停產,原油庫存很快就會積壓,而現在實際上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出清。”
美國原油現貨價差正在迅速下跌,12月裝運的美國原油價格較ICE布倫特原油低7美元,而幾周前為低2美元。與此同時,哥倫比亞的卡斯蒂利亞(Castilla)原油折價已達到自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亞洲,買賣中東原油的貿易商稱,阿布扎比的旗艦原油產品Murban,以及卡塔爾和阿曼在1月裝載的中東原油品種的現貨溢價正在持續收窄。
賣家被迫不斷讓利
通常情況下,亞洲買家對波斯灣原油的需求會更大,因為煉油商和貿易商更傾向于購買運輸距離較近的原油,而不是來自遙遠的大西洋盆地的原油。
然而,貿易商表示,原油現貨溢價下降帶來的誘惑正在被不斷上升的運輸成本所抵消,即使是歐佩克產油國的原油也是如此。
西非原油市場受到運費飆升的打擊最為嚴重,因為其一半以上的貨物被運往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遙遠地區。盡管1月份的貿易周期已經開始,但近一半的12月份交付的尼日利亞貨物仍未找到歸宿。
在地中海地區,里海CPC混合原油的報價比基準即期布倫特原油低5至6美元/桶,而一個月前的折扣為3.50至4美元。
油輪供應量的減少不僅會導致運費飆升,還會增加滯期費——船只在港口附近逗留的成本。船舶經紀商表示,目前估計所謂的超大型油輪的滯期費約為每天12萬至13萬美元,比兩個月前增加了約5萬美元。
為了盡量減少這種情況,許多貨機都盡量在裝載時及時到達港口,這增加了不可預見的延誤的可能性。知情人士稱,一批從蘇格蘭的獵犬角(Hound Point)轉移到超大型油輪(VLCC )的北海石油出現了罕見的延遲裝運,比原定計劃晚了近五天。
中國需求何時復蘇?
海恩斯表示,中國原油購買量的下滑為歐洲爭取到了額外的時間,因為隨著歐盟對俄羅斯的石油禁運將于兩周后生效,歐洲正尋求每天約80萬桶烏拉爾原油的替代供應。不過,他預計中國的原油需求將在明年春季正式回歸市場。“一旦中國重返市場,可能是第二季度,中國將成為2023年油市供需平衡的關鍵變量。”盡管如此,一些貿易商認為,當前原油現貨價格已經下跌到足以刺激更多亞洲購買的程度。在賣家將要價降至中國和韓國煉油商的出價水平后,巴西1月和2月交貨的對華原油銷量有所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