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巨頭:三季度將成集裝箱航運市場分水嶺
隨著運價不斷下跌降至成本邊緣,對于船公司而言,集裝箱航運市場的高利潤時代顯然已經過去。
雖然第三季度財報表現依舊亮眼,但包括馬士基、赫伯羅特在內的多家集運巨頭紛紛表示市場已經見頂。赫伯羅特高管近期指出,最賺錢的季度一去難返,今年第三季度將是分水嶺,未來不會再看到這樣高的利潤水平。
韓國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HMM也在最近的業績發表會上稱,創紀錄利潤的時代已經遠去,集運市場將繼續降溫。HMM在第三季度實現了營業收入51062億韓元(約合37.12億美元)、營業利潤26010億韓元(約合18.9億美元),超過了市場預期。
近日,多家航運巨頭預測,未來幾個月內原本支撐集運市場的幾大因素將宣告瓦解,全球面臨的通貨膨脹、經濟疲軟和地緣政治緊張等問題恐會繼續惡化,市場需求也將面臨下行壓力。赫伯羅特稱,現貨市場運價下跌異常迅速,并且可能進一步下跌。
不過,幾乎所有的船公司一致認為,雖然明年獲利預期是會明顯下調,但第一季度不至于轉虧,全年也不太可能出現虧損。因為船公司長約比重較高,而長約價格的特點就是運價要在成本價之上。
有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歐洲進口商在春季前的進貨需求,估計目前的低運價在11月底就會結束,12月中開始出現小旺季,運價有機會回升,春節后集運公司都會大量減班,沒必要殺價搶貨,2-3月市場會慢慢恢復。
另外,歐美庫存已經消化大半,進口商終究需要開始補庫存,即使貨量不夠多,但也會逐漸回升。港口部分鹿特丹情況較好,候港時間在一周以內,漢堡港還是需要候港一到兩周,美國西岸碼頭工人的合約還沒簽,美國期中大選結束,情況應該會明朗化。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各家船公司明年一季度能否盈利,主要看該公司運價較高的長約貨是否足夠。除了過去三年因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特例外,第一季度原本就是集運行業的傳統淡季。
但是如果俄烏戰爭在近期結束,美西碼頭工人合約談判完成,或許會改變傳統特性的發展。另一方面,明年5月1日新一年美國線長約運價生效,屆時市場上的供需若保持目前的趨勢不變,明年第二季度的財報自然會低于今年第二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