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口4萬人?!韓國造船業訂單爆滿人手急缺
“訂單太多了,但誰來造船?”
訂單爆滿的韓國造船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人力短缺危機。由于缺乏人手,韓國船企延期交付風險大大增加,或將面臨巨額賠款。而長期來看,為了保持世界第一,未來5年韓國造船業人力缺口將超過4萬人。
上千名越南焊工難入境!韓國船企恐因交付延期面臨巨額賠款
據韓國造船業界透露,原定于第四季度抵達韓國造船廠的1150名越南焊接工人的入境程序被無限期推遲。由于當地勞務輸出企業未獲得越南當地政府的批準程序,隱瞞了部分外籍工人的學歷和經歷,導致這批人員正在重新接受審查。
焊工作在整個造船工程中占70%,而越南焊工占韓國造船業外國焊工需求的41%。入境受阻的1150名越南工人數量是去年韓國造船業引進的總計600名外國焊接工人數量的近兩倍。為了滿足激增的手持訂單,今年韓國造船業對外國焊接工人的需求增加到了2800人。
陷入嚴重人力短缺危機的韓國造船企業向越南當局呼吁稱:“所有應聘者都具備通過技能測試的實力,希望盡快允許入境。”為此,韓國三大船企所屬的420余家內部合作公司要求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法務部、越南當局等制定對策。
據了解,人力短缺加劇的原因是去年韓國正式實施的每周52小時工作制。由于實行這一制度,合作公司(轉包企業)82.4%的工人收入下降,下降幅度高達30%至40%,從而導致大量一線技能人才流失。據悉,大部分造船工人因實施每周52小時工作制后收入減少,跳槽到平澤半導體工廠和蔚山化學成套設備工廠。
與三星電子平澤半導體工廠或電池工廠等陸上工廠相比,造船廠作業風險更大,且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在人力短缺的造船業,日薪為13萬至14萬韓元(約合人民幣700.35- 754.22元)。半導體或電池工廠的日薪最低為18萬韓元(約合人民幣969.71元),相比之下造船工作的工資要低得多。
人力不足也增加了韓國船企延期交付的風險。韓國業界人士稱,英國、卡塔爾訂造的LNG船和集裝箱船交付時間可能會推遲,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建造工程推遲了2個月左右,現代三湖重工、現代尾浦造船等船廠也出現了1個月左右的延期,為此,韓國造船業全部或需要為延期交付支付4000億-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55億-26.94億元)的賠償金。
外國工人總數3880人!韓國造船業對外籍勞動力依賴度增加
據了解,韓國造船業對外國工人的依賴度增加是因為難以在國內找到愿意從事造船業的人才。根據韓國造船海洋成套設備協會預測,作為造船業核心的焊接、涂裝、電氣等生產技能崗位人力缺口預計將在明年6月達到11099人,而到2027年缺口將擴大到3.6萬人。
作為韓國最大的造船廠,現代重工已經放松了簽證管制,將引進包括泰國和印尼焊工在內的約550名熟練外國工人。從11月開始,約350名熟練外國工人將抵達韓國,擔任現代重工的外包工人,到明年年初還將有大約200名印尼工人抵達,以及一些來自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的工人。
此外,現代重工將外籍轉包工人的數量將從今年上半年的800人增至2000人,截止8月底韓國造船廠的外國工人總數為3880人。
今年8月,韓國政府確定了旨在擴大外籍勞動力引進規模的“緩解招工難支援方案”,計劃在今年內增加約1.6萬名外國勞動者入境韓國,將擴大簽證發放范圍,向造船業、根基產業等制造業集中投入外籍勞動力。
對于政府的舉措,韓國造船業界表示歡迎,但同時也指出外國勞動者引進規模和速度遠達不到現場需求水平。大宇造船的內部合作企業代表表示,2020年在韓國大宇造船內部合作公司工作的外國勞動者有3000人左右,而現在只有450多人,僅為六分之一的水平,韓國政府的對策只是杯水車薪。
韓國業界人士指出,即使韓國政府增加外國勞動者配額,但數月后才入境也不會有很大幫助,由于經濟衰退,如果等到外國勞動者大量入境時已不需要勞動力,又該如何應對。而且外國工人也在回避勞動強度較大的制造現場,由于外國工人供不應求問題嚴重,即使造船企業雇傭了外國工人后他們很快會轉至其他行業。
另外,也有韓國造船業人士也認為,繼續依賴低廉費用的外國勞動者,不利于韓國造船產業發展。
韓國造船要想保持世界第一,未來5年還需4萬人?
自去年以來,韓國造船業接單量持續高漲。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2021年韓國船企承接的新船訂單達到1744萬CGT,金額為430億美元,是自2013年的1845萬CGT以來8年來的最高值,比2020年的823萬CGT增長112%,比疫情暴發前2019年的958萬CGT增長82%。進入2022年,全球船市繼續在高位運行。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10月韓國船企接單量已經達到1465萬CGT,市場占有率為42%。截至目前韓國三大船企承今年以來承接的LNG船訂單已超過100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26年之前的船塢資源已經售罄,工作量十分飽和。
雖然訂單持續涌入,韓國造船業卻面臨巨大的人力缺口。數據顯示,韓國造船業從業人員目前僅為9萬人左右,還不到高峰期2014年20萬人左右的一半?紤]到2020年開始增加的訂單量,目前需要的人力估計在12萬人左右,缺口在2萬-3萬人左右。
根據韓國造船海洋成套設備協會的調查數據,為了維持韓國造船業作為世界第一的競爭力,未來5年需要追加投入4.3萬名專業人才。
10月23日,韓國海洋與造船協會公布了在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支持下開展的“造船與海洋產業人力支持研究”的結果。統計顯示,韓國造船業從業人數在2014年達到20.3441萬人的最高值后持續減少,以今年7月為準驟減至9.2394萬人。8年間減少了54.5%。特別是,決定造船產業競爭力的設計研究和生產人力分別減少了6645名(46.9%)和98003名(58.3%)。
協會為應對擴大的訂單量并制定培養未來人才的方案,進行了研究工作。結果得出結論稱,到2027年為止,造船、海洋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將達到13.5萬人,需要追加投入4.3萬人。
從具體情況來看,研究、設計人力需要1.4萬人,生產人力需要10.7萬人,其他人力需要1.4萬人。也就是說,與目前相比,應分別增加4000人、37000人和2000人。
協會提出了韓國造船產業人力供求的三大戰略:擴大針對未來新市場的人力培養、營造穩定的人力流入環境、奠定人力供求生態系統高度化的基礎。
協會計劃與政府協商,在積極推進引進外國生產人力的同時,實施旨在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造船海洋未來革新人才培養樞紐事業”。
韓國造船協會副會長崔圭鐘表示:“協會將以此次研究結果為基礎,制定解決造船產業人力問題的中長期計劃,發掘效益高且急需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