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盯上海外留學生?韓國船企與高校合作培養造船人才
10月4日,大鮮造船與東義科學大學簽訂了產學合作協議,校企雙方將集聚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構筑旨在海外人才培養的支援體制,攜手培養全球造船技術人才。
此次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組建畢業于韓國高校的海外留學生E-7就業簽證轉換協議體、校企雙方共同技能驗證團的組建和評估、為實習高校學生提供指導空間及辦公設備支援、為學生教育和實習提供器材裝備支援、共同制定針對性教育課程和特色課程講師支援及執行評價方案、制定海外留學生在大鮮造船內部現場實習制度等。
為了培養符合造船業需求的優秀人才,校企雙方決定共同運營招聘連接型訂單式教育課程。東義科學大學在向大鮮造船提供就業支援時,大鮮造船將給予正常進修教育課程的學生以招聘優惠。
此外,雙方還計劃在構筑現場基礎學習空間和共同利用設備、大學現場見學和現場實習支援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
大鮮造船代表理事李秀根、常務李承元,東義科學大學校長金永道、國際交流院長金泰京、部長林東賢、組長李文熙等相關人士出席了簽約儀式。
東義科學大學校長金永道表示:“為了順應全球化時代,我校正在著力培養優秀的海外留學生。通過此次協議,我們將努力培養出具備更高實務能力的優秀造船人才。”
大鮮造船代表理事李秀根表示:“公司對擁有優秀教授團隊和具備卓越教育環境的東義科學大學培養的人才充滿期待。相信通過該協議,校企雙方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能夠很好地融合,今后在發掘全球造船技術人才方面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果。”
隨著近年來承接的大量訂單正式開工建造,韓國船企人力短缺現象正不斷加劇。韓國雇傭信息情報院的《2021下半年主要行業工作崗位展望》報告顯示,在全國8個主要行業中,只有造船業工作崗位減少。而韓國中小船企的人力短缺問題則更加嚴重,從去年年中開始,一些中小船企就因核心生產和技術人才流失而陷入困境,甚至因生產管理人員大量被大型船企“挖”走而出現了部分生產線崩潰的極端情況。
為緩解人力嚴重短缺的矛盾,確保未來優秀人才,增強企業競爭力,韓國法務部宣布從今年8月8日開始,以優秀大學海外在校生為對象實施尖端領域實習簽證制度。尖端領域的范圍是韓國《產業發展法》第5條公布的尖端技術,包括半導體、IT、技術經營、納米、數字電子、生物、運輸及機械、新材料、環境及能源領域。隨著這一政策的出臺,在韓國大學就讀的海外留學生也可以在韓國相關企業實習。
韓國法務部期待通過此舉,給潛在的海外優秀人才提供體驗在韓國企業工作和生活的機會,吸引在韓海外留學生,從而產生搶占全球優秀人力資源的效果。(王楚)
